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新高考无角标]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C.后两句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并说出了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这是日所积聚的情感的爆发。D,开头写少妇“不曾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抑扬的写法,深刻表现了少妇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答案】C【解析】“并说出了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错误。从诗中来看,诗歌写少妇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迅速而突然,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而是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12.“杨柳色”为何会引起闺中少妇的“怨悔”之情?请结合诗歌意象的“暗示性”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七)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13~14题。(8分)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陈子龙①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③」【注】①陈子龙: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人关,他坚持参加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②惯:照例。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之起句,先扬后抑。抒情主人公举目所见“满眼韶华”,是一片明媚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B.下片的“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C.下片中,“春无主”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D.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感”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答案】B【解析】“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理解错误。词中“王孙”表面上指思妇心中远游不归的恋人,其本意则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明廷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只有少数人仍在企图反抗。此处词人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14.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词人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分)【答案】①词的上片描绘了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意大明江山大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词人的忧患情绪。②“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词人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③“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易代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④“杜鹃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八)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5~16题。(8分)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稀①!秋风肃肃晨风腿⑤,东方须臾高知之!【注】①问遗(w):馈赠。②绍缭:缠绕。③拉杂:折断,打碎。④妃呼稀(x):叹息声,或以为表声文字。⑤晨风飔(s):晨风,鸟名,或以为雉;飓,思。这句是指晨风鸟慕类而悲鸣。⑥高(hào):同“皓”,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B.“用玉绍缭之”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既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C.“拉杂”“摧烧”“扬”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的情感态度。D,第三部分写女子回想起当初与情人约会的情景,痴情难断,辗转思虑,彻夜不寐。【答案】B·109·
本文标签:
新高考押题答案
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
新高考版十二数学试题)
数学答案)
物理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