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年9月测试[新高考]历史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年9月测试[新高考]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3月历史
    2、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11月文综
    3、中学生学术能力测试2024
    4、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 9月
    5、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12月
    6、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7月政治
    7、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各科试题
    8、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1月理科综合
    9、2024中学生学术能力测试时间
    10、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3月答案
习全围®0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老教学关系持续恶化,促使国共关系持续朝对立方向演变;在第一次国共内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札记因五次反“围剿”和三次反共高潮的出现,国共关系出现快速演变。—摘编自王少泉《国共关系演变研究》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有过两次合作的经历,分别是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双方在对待合作者的策略方针上存有种种不足,合作中途天折。与前者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政治上都已进入成熟阶段,在合作中策略运用得当,得以善始善终,完成了其伟大历史使命。摘编自李百齐、吴炳芬《两次国共合作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同。(6分)答案:(1)特点:演变具有长期性;演变具有发展性;演变具有现实性;合作时问短,对立时间长。(4分)(2)不同:前者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后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前者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由国民党掌握,后者则是双方拥有各自的军队和政权;前者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后者是为了共同抗日;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而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6分,答出三点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共产国际七大的胜利召开,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制定,以及各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议指出,党内的主要危险是“关门主义”,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必须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至此,中国共产党彻底抛弃长期以来贯彻执行的“左”倾“关门主义”政策和“下层统一战线”,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扭转了“左”倾错误给党造成的长期孤立局面,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摘编自邓艳梅《论共产国际战略方针的调整及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制定的影响》材料二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国危急,为日本南进提供了最后时机。而此时的中国战场上,八路军正发动百团大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正面战场上日伪军伤亡达27万余人。这一年日本陆军中陷于侵华战争的就有39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7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虽然决心把战争扩大到太平洋和东南亚,但始终不敢把更多的兵力从中国战场调至太平洋区域作战。1941年年底,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到210万人,但仍有140万人在中国战场上,太平洋战场上的陆军兵力仅为40万人,这就是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被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一摘编自谭幼萍《十年来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及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简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8分)答案:(1)背景:世界范围内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瓦窑堡会议的召开。(3分)影响: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找到了正确的抗日政策;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有利于加快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进程。(3分)(2)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配合;等等。(4分)地位: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艰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有力地牵制了日军主力,粉碎了日军在太平洋区域、东南亚的侵略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等等。(4分)【23新数材·DY·历史-R-中外历史纲要(上)-G DONG】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