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福建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 历史(福建卷)试题)
15.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提示和邓小平题词的内容可知,他肯定了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随后,1984年5月,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所以A项正确。B项是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的意义,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D项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成果,均应排除。16.A“南方谈话”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问题等,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大解放,进一步克服了思想上的迷茫,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南方谈话”的内容,均应排除17.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可以排除A项;广东举办中国首届选美大赛,从侧面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C、D两项意思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均应排除18.DA项和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也不符合史实。洋务运动的重心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上,没有在铁路建设上着力,故B项不正确。由于唐廷枢和李鸿章支持建设铁路,故D项符合题意。19.B材料所述“空间”表明全方位的立体特性,并且可以让全球的民众进行沟通和互动,这明显是电报、电话和报纸无法做到的,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错误。20.A《大公报》的《附件》专栏用白话写作,使下层民众能看懂,如“戒缠足”等,传播了新的社会思想,故A项是正确的。材料指出其《附件》栏关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不是整个报纸,故B项不正确。此时维新变法已失败,故C项是错误的。材料没有提及《大公报》与政府的关系,故D项无依据。21.(1)特点:形成一些茗茶产区;茶叶的种植区域较广;南方是主要种植区。(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山多田少的自然环境使较多劳动力转移到茶叶生产;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宜于种植茶叶;茶叶商品性强,市场容量大。(6分)(2)作用:增加了人民和国家财政收人;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6分)22.(1)主张:兴办实业;政府倡导;教育与经济相辅相成;与外界沟通联系。(4分)(2)有利条件: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分)历史贡献: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1分)(3)不利因素:日本侵华(日本的经济掠夺);长期的战乱,缺乏有利环境。(4分)时代精神: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振兴中华民族的意识。(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3.示例信息一: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2分)说明:图1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抗较为激烈:图2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4分)信息二:中国与资本主义同家之间由对立转变为合作。(2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孤立;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招商引资、加入世贸组织等活动,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经济的联系与合作。(4分)(注:应做到信息提取合理、说明符合史实)24.(1)原因:中国,封建政府传达诏令的需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4分)西方,资产阶级宣传革命的需要;工业革命推动工商业广告的发展;工人运动的推动;印刷、造纸术的革新;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发展。(3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共同作用: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成为政治统治的舆论工具。(6分)(2)主要因素:政府的决策;科技发展的程度;社会性质。(3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启示:报纸业作为第一媒介普及面较广;报纸发展的程度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思想解放状况。(2分,言之有理即可)·10·【22·DY·历史·参考答案一RMB一必修二一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