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的廉价玉米的冲击下,墨西哥的玉米价格不断下跌,农民生活困难,故选B。这一协定对墨西哥玉米是毁灭性打击,并非帮助墨西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美墨经济合作,排除D。42.【参考答案】(25分)(1)明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导致海上贸易活动大为减少,私人的海上走私活动依旧频繁;海禁政策导致倭患的兴起,严重威胁到海防的安全;明朝后期,政府实行“隆庆开关”,东西方贸易规模扩大,白银大量流向中国;受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的海上贸易虽然扩大不多,依旧保持了相当的规模;西方殖民者的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传统的朝贡体系和朝贡贸易格局遭到挑战。(每点2分,答对5点得9分)(2)第三期中,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均较多,反映出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在东南亚地区贸易活动的频繁,并占据贸易主导权;(4分)第四期中,荷兰沉船数量占据压倒性优势,西班牙、葡萄牙沉船数量非常少,反映荷兰已获得东南亚海域贸易主导权。(4分)(3)原因:对新市场和新航线的积极开拓;成立东印度公司,支持亚洲的殖民和贸易;强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庞大的商船队。(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启示:重视海洋权益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保持对外开放和积极拓展海上贸易活动:海权观念和海上贸易理念相结合,注重依靠国家综合力量和海上军事力量保护海上贸易活动。(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根据表格材料,通过沉船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沉船数目对比,分析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率,看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变化。沉船来源地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期包括沉船13艘,其中东南亚船舶8艘,相比中国商船3艘和葡萄牙商船2艘,占据明显优势。东南亚类型的沉船在数量上的显著优势与同时期明王朝控制朝贡贸易规模及推行海禁政策有关。进入16世纪,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进入东南亚海域建立贸易点,并试图谋求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贸易。不过,受制于明朝拒绝直接贸易的态度和香料贸易的首要需求,欧洲人在远东海域的贸易力度还相对有限。明王朝宣布调整海洋贸易政策,史称隆庆开关,海禁政策终结,中国的海洋贸易进入了新时期。中国商船再次成为东南亚海域贸易的主导力量。第三期的突出表现是荷兰和葡萄牙沉船数量遥遥领先,而此时东南亚国家在区域贸易中的作用已被边缘化。(2)第三期的突出表现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遥遥领先,而此时东南亚国家在区域贸易中的作用已被边缘化。第四期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数量暗示了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葡萄牙对华较大规模的瓷器贸易在本期开始时已走向尾声。(3)根据材料“积极谋求与中国、日本开展贸易活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开辟了从好望角向南靠近南极圈航行,然后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北上巴达维亚的新航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二问。结合海权观念和海上贸易谈启示。43.【示例】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