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9.[粮食危机与应对](14分)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加示越暮材料一1927年5月,英国宣布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芙、法、德、意等国再次形成反苏、反共统一战线。当年夏粮丰收后,在即将备战的传言下农民开始争相屯粮、惜粮不售,苏联为备战决定建立战时粮食储备机制并大福增加粮食收购量,政府和民间对粮食的竞争性需求导致粮价迅速上涨,并于几个月后爆发粮食收购危机。对于这个危机苏共高层始料未及,1927年12月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仅为计划征收粮食数量458万吨的52%。1928年年初,斯大林在考察西伯利亚后认为,在1927年粮食丰收的情况下,余粮征收任务却未能完成的主要原因是:富农在实行“面包革命”,不按规定价格卖粮食给国家,国家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即根据苏联刑法第107条规定,强制剥夺拒绝按国家规定价格把余根卖给国家的“富农和投机者”的全部粮食并将他们处以有期徒刑。摘编自间远凤《从粮食危机反思苏联农业政策》材料二由于环境恶劣以及敌人的破坏,冀鲁球边区粮食损失严重。仅范县抗战时期就一共损失了粮食约2.8亿公斤。粮食短缺,不利于持久抗战。因此,党和边区政府发出了要“确保战时农产品自给”的号召,区内陆续开展了农业生产建设运动。从垦殖荒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科学种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方面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建设。抗战时期,边区各种农业生产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还不成熟,且冀鲁豫边区经常遭受各种灾害,对粮食生产的破坏性极大。为了确保粮食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冀鲁豫边区政府积极着手完善生产建设制度。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危机粮贷、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两个方面。一摘编自刘长林、吴明怿《中共冀鲁豫根据地应对粮食危机措施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和中共冀鲁豫根据地粮食危机形成原因的异同。(11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