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语文答案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语文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二轮专题卷语文
9、2024衡中同卷语文二答案免费网站
10、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2)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注]①智宣子: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人物。②智襄子:又称智伯,智宣子之子,春秋时期A.翠姨伸手拿樱桃吃的细节承载了东方传统女性之美,翠姨就是一位温柔恬静、端庄大晋国执政大臣。③韩康子: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④魏桓子: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方的女子袖。⑤赵襄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春秋时期韩、魏、赵、智四个家族同在晋国执政。B.小说从生活中的购买衣服、对待人生婚姻大事等方面将翠姨跟妹妹比较,写出了翠姨⑥城:晋阳城。的不苟且C.打完网球的翠姨独自站在短篱前面、痴望哈尔滨市影的细节,让人看到了翠姨内心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渴望向往。A.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缔疵谓智伯日/D.病入膏肓的翠姨突然拉住了去看望她的哥哥的手,这一动作似乎昭示了翠姨的苦苦等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待和怨恨。B.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缔疵谓智伯曰/7.关于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A.翠姨的不痛快和最开心集中在一起,表现翠姨对婚期的反感和被平等看待的满足。B.作者由叙述直接转化为议论评点,可以看出作者也被作品中的人物翠姨所感染。C.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缔疵谓智伯日/C.“一生中”三个字虽然平淡,内涵却十分丰富,暗示人物的命运会因此而惨淡。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D.不仅交代了那几天的人生意义,还为下文写翠姨坚定要读书的想法埋下了伏笔。D.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缔疵谓智伯曰/韩8.多次遇到哥哥,翠姨的情绪随着她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魏必反矣/智伯日/子何以知之/要分析。(6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中的“致”指献上,与《劝学》中“以致千里”的“致”不同。B.大夫,我国古代的官职名,西周以后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士三级。9.心中有所爱却什么也不肯说的翠姨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相近,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C.人事,意思为“人力所能及的事”“人情事理”“仕途”,此处为第二个含义。析“不肯说”的文学效果。(6分)D.三版,“版”,指“筑墙用的夹板”“写字用的木片”,“三版”指三面城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段规劝谏韩康子,如果不给智伯土地,智伯将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暂时免于祸患,以等待事情有转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B.任章用《周书》来分析智伯求地一事,他认为可以答应智伯,暂且给他一些好处,这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智伯就会骄傲,然后就可以择时图谋智氏了。及智宣子①卒,智襄子⊙为政。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C.缔疵是个能够明辨时局的人,晋阳城遭遇水淹,城中缺粮,情况危急,但韩康子、魏桓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子并没有喜悦之色,缔疵据此看出二人心有反念」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D.赵襄子和韩康子、魏桓子直接约定好攻杀智氏的日期,赵襄子夜里派人掘堤放水冲淹又求地于魏桓子①,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智伯军队,韩、魏助攻,智军惨败,智氏一族被灭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1)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2)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智伯不悛。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阐述了德才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之间什么样的关系?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尽灭智氏之族。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改)语文试题(四)第5页(共8页)语文试题(四)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