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才长郡,雅礼,一中,附中联合编审名校卷答案语文试卷五2024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炎德英才长郡高三2024
2、湖南炎德英才2024高三长郡中学月考
3、炎德英才联考长郡中学2024
4、202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郡中学
5、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
6、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
7、炎德英才大联考2024长郡中学
8、炎德英才大联考2024长郡中学
9、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高三
郁顿挫”与“随时敏捷”是分别针对扬雄和枚皋讲的。枚皋性格诙谐,才思敏捷,下笔成章,但他并不以讽谏为创作的宗旨。由此可知,“随时敏捷”是指枚皋。扬雄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作文也不能一挥而就,自然说不上“随时敏捷”:那么,留给他的只能是“沉郁顿挫”了。事实上,在汉代的赋家中,也是扬雄的作品最具讽谏和批判精神。那么,杜甫在使用“沉郁顿挫”的概念来评价扬雄的时候,他的心里是装着张铣对“顿挫”一词的解释的。他所说的“沉郁顿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现实的内容,具有对君主和朝政的讽谏功能。杜甫说的这段话,是向玄宗自荐之锌,说自己写作诗文既具有扬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既有质量,又有数量,这样的人才,皇帝是应该使用的。杜甫的措辞很严谨,很有说服力。“顿挫”一词的本义是“抑折”,后来又派生出新的意义。南朝宋人范晔在《后汉书·孔融传赞》中说:“北海天逸,音情顿挫。”李贤注:“顿挫,犹抑扬也。”此后,“顿挫”一词就常被人用来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意义由本来的内容范畴进入到形式范畴。就杜诗而言,每于一句或两句之中,意思发生逆转,前后形成针锋相对之势,是造成“顿挫”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例,此诗开头写道:“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一般说来人的年纪变大,阅历增多,就会变得聪明、世故起来,可是老杜却恰恰相反,他说自己是越老越拙笨了。其次,杜诗的“顿挫”风格还来自他独特的取景抒情方式。杜甫言愁,较少取用哀景,更多的是取用丽景。他惯以丽景伴愁心,心越愁而景越丽,从而构成情与景的巨大冲突,在冲突中,感情表达获得了超常的力度。假如作者一味地引入哀景,使情感在与景物和谐的状态中抒发,那么也许能够造成“沉郁”,却难以造成“顿挫”。应该说,杜诗的“顿挫”风格,既包含张铣所说的内容层面的意思,也包含着李贤说的艺术层面的意思,不能仅从表现形式的层面去理解。(摘编自韩成武《“沉郁顿挫”新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顿挫”一词最早见于陆机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赋》,被作为文学评论的术语。B.学界着眼沉郁”风格一般着侧重于内在情志,而“顿挫”文风侧重于表现形式。C.唐张铣从文体功能角度来解释顿挫’,即抑折前人之心”,对人进行劝谏,借以警示。D.由于“顿挫”从本义抑折又派生出新的意义,意义由内容范畴进到了形式范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顿挫的语言风格是杜甫在创作中对崇尚奇峭和壮美的美学思想的自觉追求。B.材料二认为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肯定扬雄和枚皋,是想表达自己兼具二人文风,并向玄宗推荐自己。C.材料二从内容和形式层面阐释顿挫的内涵和成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摆事实讲道理,逻辑清晰,推理严谨。D.以丽景伴愁心,以乐景衬哀情,造就了杜甫的顿挫”;以哀景衬哀情,情与景谐,可能造就了他的“沉郁”。3.下列杜甫诗句不能作为从形式角度理解“顿挫”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A.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六》)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蜀相》)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D.腊日巴江曲,山花己自开。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早花》)高三语文试卷一2(共8页)
本文标签:
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
新高考版十二数学试题)
数学答案)
物理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