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语文答案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语文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二轮专题卷语文
9、2024衡中同卷语文二答案免费网站
10、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2)
深围难徙,更壹志令,”在《离骆》的结尾处,屈原以“陟陛皇之赫戏今,忽临晚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今,地局顾而不行”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在处境险恶的情况下,也不离开故国。生活在大一统时代的杜甫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对开元盛世赞美有加:“化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仑康俱丰实。”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代的一场内乱,杜甫为此写下了不少诗篇,反对分裂,支持平乱,维护国家的统一。当得知持续入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时,他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屈原和杜甫既是爱国的,又是忠君的,但二人却不是愚忠。“爱国”的内涵是丰富的,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表现为抗击外敌时能够挺身而出、为国捐躯,而且还在于能为民富国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屈原和杜甫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爱国志士大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处处为国家利益和前途着想,忧国忧民,坚持正义,敢于针砭时政,具有批判精神,不惧怕打击迫害乃至栖牲生命。屈原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等。屈原不但敢于批判“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簽兮,鸡鹜翔舞”的腐朽黑暗的政治,还敢于批判昏君“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知道他的批判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但为了存君兴国,造福于民,他也就无所顾忌了,他表示为了国家,为了“美政”理想,“②,充分表现他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正是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操、高尚的人格、不向腐败黑暗政治低头的骨气,赢得了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的高度赞扬。杜甫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早已被世人所公认,杜甫的忠君观念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也决非愚忠之人。杜甫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后不久,房琯得罪肃宗被罢相,杜甫因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结果被肃宗赶出朝廷,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凡事要从国运民生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就难免不与统治集团发生矛盾,往往会“犯上”、“逆龙鳞”;只有那些为了个人荣华富贵的佞臣群小,投机钻营者或明哲保身者,才会有愚忠的表现。(摘编自吴贤哲《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追求内美和外美相融合的美好世界,甚至不惜舍弃生命去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B.对香草香花的热爱,是楚地由来已久的风俗,对楚辞文化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C.无论是对开元盛世的赞美,还是对安史之乱的忧虑,都体现了杜甫爱国爱民的情怀。D.“屈平辞赋悬日月”,表明李白对屈原文采的推崇、人格的赞赏和创作精神的继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屈原的思想,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完全相同。B.屈原在“芙蓉”“木兰”“秋菊”等代表美好高洁的事物中寄托了主观情感。C.两则材料都运用了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说理,都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D.不同于那些迎合圣意、一味愚忠的佞臣群小,屈原和杜甫是真正的爱国者。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香草美人”美学意义的一项是(3分)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D.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辛弃疾《蝶恋花》)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CS扫描全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