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衡阳市八中2024届高三暑期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345678910BDDCCBA111213141516D0&DDB1.B【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数量剧增、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与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只有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大量人口的生存,B项正确: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当时长江下游地区出现邦国,排除C项;定居确实能够使生活渐趋稳定,但不能决定人口因而快速增长,排除D项。2A【解析】据材料“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其不事学…辄罢之”可知,汉代太学,每年都要考试太学生的学问和才能,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授予相应官职或除名,说明西汉太学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故选A项;“唯一”说法错误,西汉官员选拔的方式还有察举制、征辟制等,排除B项;“设科射策”指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相当今之抽签考试,“科”是主考用以评定学生成绩的等级标记,而非科目,排除C项;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赋税制度改革。材料反映了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要求“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唐中后期推广实施两税法有着密切关系,故答案为D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租庸调制度弊端显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排除A、B两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4.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代长期停止科举制,因而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使得大量有才之士失去了上升空间,因此他们借戏曲人物之口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D项正确:材料现象反映的是文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这与民族交融和市民文化流行无关,排除A、C两项;儒学在元初受到冷落,其后慢慢得到统治者重视,排除B项。故选D项。5.C【解析】荆州城墙11号马面遗址获评“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发掘的“五代墙体有两汉、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墓砖”情况与文献记载“郭外五十里冢墓多发掘取砖,以甃城。”一致,故选C;荆州刺史是汉代十三州刺史之一,但是这次考古发掘并不能够证明这段历史,故A不对:五代后梁政治中心在开封,而不是荆州,荆州只是当时的城池之一,故B不对;单一的考古发掘也无法证明文化的多元多样特征,故D不对。6.C【解析】据材料“他们积极介入地方事务”可知,绅董的出现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故选C项;据材料“非官非民”“事由局而不由县,权在绅而不在官”可知,绅董不属于地方政府官员,不会影响中央权力,排除A项:据材料“非官非民”“事由局而不由县,权在绅而不在官”可知,绅董不属于地方政府官员,不会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排除B项:绅董不属于正式的官员,不会影响官吏的选拔和任用,不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7.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清政府(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的法律草案对鸦片烟罪分类定罪,且呈现轻刑化特征,这是法制观念渐趋近代化的表现,A项正确: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