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8.C【解析】从表面看,该时期的国民党政权采取了形式多样的乡村改造与建设运动,但均未涉及土地所有制这一根本性问题,这就必然导致其破产的结局,故选C。其它选项均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属于根源性问题,所以A、B、D错误。9.A【解析】“红五月”与工人阶级的节日一“五一”国际劳动节紧密相关,石家庄开展“红五月竞赛”并得到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突出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故选A项。战略决战开始于1948年秋,与材料之因果关系不成立,故B错。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涉及的是所有制结构问题、对官僚资本的态度问题等,与材料无关,故C错。材料主要是经济建设问题,与政权建设没有关系,故D错。10.B【解析】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是1980年重庆在国有商业和工刊矿交通企业开展的新探索,并不必然是重庆改革的起点(重庆的改革应该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联),故A错。其改革内容与90年代开始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方向相一致,故选B。材料不涉及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或调整,故C错。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在1984年开始,故D错。11.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文明指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该文明驯化种植玉米等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发明了浮动园地,故选A。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文明成果,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排除BCD。12.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洛克主张利用科学办法研究哲学,由此可知,其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故选D。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排除A。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过于绝对,排除。1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会议指柏林会议,此会议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故选B。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排除A。开创了以谈判形式解决争端的先例的是三十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C。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1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的银行持有大量产业的股份,特别是电气、采矿等重工业,而且银行通常在企业理事会中派驻自己的代表以加强对企业的影响,获取更高利润,这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故选C。ABD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5.D【解析】观察图片可知,从1940年开始,欧洲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二战后农业机械化水的提高加剧了农业人口外流的趋势,故选D。虽然二战后欧洲农业人口所占比重降低,但是材料无法反映欧洲农业生产下降,此时期欧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排除A。材料指向为农业人口比重,而非数量,排除B。欧洲国家农业人口比重下降无法推出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排除C。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答案】(21分)(1)特点:儒释道三教在同一空间奉祀;形成佛、道、儒位次模式等。(2分)历史背景:唐宋时期思想领域的三教交融的文化现象(佛教主动调整适应,中国化);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大力提倡;宋代文化世俗化发展,民间信仰的需求。(6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