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1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6*3=48)题号2345678答BNCDBAC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ADDCB·AC17.(20分)(1)制度创新: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3分)(2)制度创新:确立三省六部制;改行州县两级制:创立科举制。(2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6分,答出三点即可)(3)原因: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2分)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答出两点即可)共同之处:均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均开创多种制度,被后世继承和发展。(3分)18.(12分)示例说明:经济上:春秋战国之际,随着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士地私有制取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纷起,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创立了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出现了中央集权政治的萌芽。思想文化上:教育由官方垄断到走向民间,出现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一一“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增强。社会上: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潮流: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19.(20分)(1)特点:仿照汉族创建新制;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具有全面性。(6分)(2)措施: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等。(4分,任答4点得4分)历史意义:尊重和保护了少数民族俗文化: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为后世民族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6分,任答3点得6分)(3)认识:民族间有和有战,以和为主;民族间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无侵路与反侵略之别;各族都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任答2点得4分)】高一历史答案第1页(共1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