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语文答案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选自韩愈《医说》)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忧其所A可恃B惧其C所可矜D善医包善计者回谓之G天扶回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和“其知所以为天下乎”中的“所以”意义相同。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中的“传”字意义不同。C.“六艺”即指六种儒家经典,即《诗》K书》K礼》《易》K乐》《春秋》六种经书。D.“则群聚而笑之”和“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中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转折关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说》第一段肯定从古以来老师对于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都有迷惑,需有“师”来解“惑”。B.韩愈在《师说》第三段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和前文提出的“能者为师”的观点相呼应。C.《医说》一文开始就提到擅长看病的医生一般不看病人表面的胖瘦程度,而主要根据病人的脉象来判断他是否有病。D.韩愈在《医说》一文中纵贯古今,从夏商周谈到秦汉以后至隋唐各时期的兴衰历史,总结历史教训,发人深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高一语文第6页(共8页)】·24-193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