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3-2024学年名校联考高一考试(241514Z)历史答案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名校联考高一考试(241514Z)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安徽名校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
    2、安徽省2024年名校联盟考试卷二历史
    3、2024安徽名校大联考一历史
    4、安徽第一卷2024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试卷(二)历史答案
    5、安徽名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联考
    6、安徽省2024年名校联盟历史
    7、安徽名校大联考2024历史
    8、2024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历史
    9、2024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试卷二历史
    10、安徽名校大联考2024历史答案
遍实行的是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因而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北方。就手工业生产而言,由于南方许多地区都种植茶树、桑麻、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以此为原料的制茶、纺织、榨糖等行业在南方地区自然更加发达。由于海外贸易的拉动作用,东南地区的制瓷、日用器皿制造业等因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而更加具有活力。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一摘编自游彪著《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材料三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大提高,导致稻米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不敷需要。号称“鱼米之乡”的江浙地区,因桑、棉的种植致使粮食紧缺,需要从湖广、江西等地运入,于是出现一些粮食业市镇。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江浙地区是棉纺织业的中心,棉花种植很多,但仍供不应求。北方的河南、山东是新发展起来的植棉区,产量亦很可观,但棉纺业并不发达。当时南北方出现棉花和布匹的对流。摘编自王天有等《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唐以后我国从“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转向“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宋代到明代江南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通过对上一阶段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总结,中共“六大”会议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以及《农民问题决议案》,对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来实施的“没收一切土地”政策进行了改变,进一步制定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只“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摒弃了1930年以前共产国际的意见和苏联“土地国有”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将“土地国有”发展为“土地农有”,经过各根据地的实践,最终于1931年春解决了地权问题,标志着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初步形成。这条路线可概括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摘编自黎林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现实启示》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部分)的土地政策简表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