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文化]202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卷(六)6语文XQ答案

[开卷文化]202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卷(六)6语文XQ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8.【答案】同:顽强坚忍。《我与地坛》中的母亲承受着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1分)本文中的母亲在女儿不幸去世后,忍受悲痛,按照女儿所拍照片的位置和角度,再拍天坛景物。(1分)异:《我与地坛》中的母亲是一个隐忍的母亲,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忧虑之中,她的爱深沉而不张扬,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1分)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善于化解悲伤的母亲,她来到天坛,拍摄女儿拍摄过的景物,主动向“我”诉说自己的不幸,用拍摄和倾诉来排解丧女之痛。(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需要回忆《我与地坛》和本文中有关母亲的内容,要考虑到两位母亲所处的文化、时代等背景的差异,再结合文本中母亲对待孩子方面的不同做法,概括出两位母亲的主要性格特点即可。9.【答案】①作者不仅描述了天坛的自然美景和古建筑,还通过一位母亲使用女儿遗留的相机重新拍摄天坛的场景,追寻女儿的记忆,缅怀过去的美好时光,体悟生命无常。②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反映了普通人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无奈和哀伤。③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亲情无价、失独父母的困境等方面的思索。(每点2分,如从其他角度思考亦可,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创作原则的能力。首先,深入挖掘题材,需要思考题材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其次需要结合文本中能体现作品主题、情感表达和社会意蕴的内容来概括分析,最后,整合答案即可。10.【答案】BE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析】“官”和“国”分别作为两个句子的主语,其前面应断开;“此贤”后面的句子是对前面的描述所给的结论,其前应断开,原文断句处为: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11.【答案】C(3分)【解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夺”是“改变”的意思。12.【答案】D(3分)【解析】“材料一认为赏赐给有司时需要吝啬些”错误,材料一认为赏赐时很吝啬,像掌管财务的小官吏的作风。13.【答案】(1)依照老百姓可以得利的方向去引导,使他们得到利益,这不就是给他们以恩惠,自己却没有什么耗费吗?(“因”“惠”、反问句式各1分,句意1分)(2)治国却多次改变法令,是因为治国的人不遵守法令,而把他认为好的当作法令。(“更”“法法”各1分,句意2分)【解析】(1)因:依照;惠:恩惠。(2)更:改变;“法法”:第一个“法”指遵守、效法,第二个“法”指法令、法律。14.【答案】①给百姓以恩惠。②视百姓如亲人。③根据法令办事。(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处理当政者与老百姓关系”的具体做法;其次,找到相关信息区间;最后,整合相关信息即可。15.【答案】C(3分)【解析】C项中“采用对面落笔的写法”的表述有误,从表现手法看,这是作者李白的主观感受的直接抒写,并非借王孝廉之口而出;从思想内容来看,对面着笔一般用于表达怀远、思归之情。16.【答案】表现手法:都运用了比喻,将心中的情感比作水流,使抽象的感情具象化,显得情意绵长。(2分)思想感情:①本诗,作者表示自己会向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哭泣,就如长江日夜不息,突出思念友人之情的绵长。②李词,将心中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突出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心中国愁家恨悠长久远、汹涌翻腾。(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诗尾联与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表现手法同中有异,思想内容各有侧重。艺术手法方面,题目只要求就两者相似的方面作出分析,两者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中的情感比作水流,使抽象的感情具象化,显得情意绵长。思想感情方面,则要求分别说明:李白的诗最后两句,作者表示自己会向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哭泣,就好像长江日夜不息,突出思念之情的绵长;李煜的词最后两句,将心中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突出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心中愁恨悠长久远。【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24482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