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家猜题卷(一)1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试题(语文))
15.C此处“羽衣霓裳捧心舞”没有运用对比手法。16.①侧面描写。“百家求”“置别宫”“不早朝”暗示西施貌美,因美貌而得吴王专宠②运用典故。用“沉鱼”美誉赞美西施貌美。③借景抒情。“潮涌掩咽哀啼语”含家国之思。④双关。“倾城一笑亦倾国”,既赞美西施美貌,又写出西施忍辱负重、为国牺牲的大义。(每点2分,任意3点写出6分)解析:本诗咏史怀古,通过叙述西施这一历史人物在国难当头之际,不惜牺牲自己,救黎民于苦难,给民众以希望,赞美西施的美丽与大义,是一位在参与越国灭亡吴国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忍辱负重、功成身退的巾帼英雄。17(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茕茕子立,形影相吊。(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3分)[示例]①挺身而出②置之度外③国泰民安[解析]第①处,结合前文“危难时刻”,此处英雄的行为应是果断出现,可用动词性成语“挺身而出”。第②处,结合前文,此处意思是不顾自己的生死,故用成语“置之度外”。第③处,文段主要赞扬的是英雄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此处内容应填英雄们无私奉献的结果,所以可用“国泰民安”。19.(4分)[示例]在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争当时代英雄,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用英雄之光指引前行道路,用英雄气概书写时代担当。(改对1处2分,2处3分,3处4分。)[解析]“在…背景”一句缺少介词“下”。从第二个分句始,几个句子缺乏统一的主语,句式混乱,语意不明确,应修改成用统一的主语“我们”,然后句式调整为“争当…增强…用…用…”。这样,主语保持不变,句式整齐,语意通顺。20.(4分)[示例]①文中“我”出现了,虽然没有参与进去,但“我”是叙述者、见证者,增添了故事和人物的真实性,姐姐的沉静与美丽、妹妹的随性与不修边幅在描写中有了生动的现场感,读来亲切自然,真实可感。②文章写翠姨和翠姨的妹妹都用了“她”这一第三人称口吻来表达,突破“我”的局现,运用全知视角,让姐姐和妹妹的“完全不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解析]根据审题,叙写翠姨和她的妹妹,“我”虽然出现了,但“我”没有参与进去的好处,应该从叙述人称的作用来回答。文中用“她”第三人称口吻来叙述,实际是一种叙述视角,应从全知视角的作用来回答。21.(4分)[示例]这一表达效果是通过设计场景和描写人物在一定情形下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实现的。①设计场景:“有人在她的背后招呼一声”,设计的是一个突发事件,这个时候“她”是没有心理准备的,她的第一反应最能体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②动作、神态细节表现翠姨的性格特征。“正在走路”“正在吃饭”都是在集中注意力做自己的事,猛然听到“背后的招呼”,她的反应动作是“停下”“把饭碗放下”,而后把头“转过去”:神态是“自觉地闭合着嘴唇”,这种遇事毫不慌乱的自觉反应,将翠姨的沉着冷静表现得淋漓尽致。[解析]这道题其实是要问作者在第三段是如何塑造翠姨沉静内敛的性格特征的,所以抓住场景设计和细节描写是关键,然后根据这两点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即可。22.(5分)[示例]①排比,句式整齐,突出布料颜色的丰富。②对比,本段妹妹的表现与上一段翠姨的安静形成对比,写出了姐妹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引用,画波浪线部分间接引用妹妹的话,生动表现了妹妹的热闹和张扬,为文章增添了感染力。(1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