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卷]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陕西省202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四
2、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
3、2024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4、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5、2024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6、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冲刺压轴模拟卷
7、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联考卷
8、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冲刺压轴卷
9、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冲刺压轴模拟卷二
10、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压轴卷
)
高三练习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商代。般人把有意志的神看成天地万物的主宰,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西周时期,赋予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这是天人合一的萌茅。春秋时期,出现了贬天命、重人生的思想,“天”已经开始从神的地位下降到现实世界。这样的变化引出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所讲的“天”保存了西周的道德属性,天人合一大体上就是讲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道家所讲的“天”则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儒家基于天人合一所阐发的道德观,几千年来始终打上了孔子关于君臣父子的“差等之爱”的烙印。到了宋明时期,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使“差等之爱”与博爱相结合,把儒家的道德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今天讲弘扬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就应该弘杨这种“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仍然极具价值。“万物一体”远不只是人与人“为一体”,而且人与鸟兽、草木、瓦石都“为一体”,从而见其哀鸣、摧残、毁坏,亦必有不忍、悯恤、顾惜之心。显然,“万物一体”是人对自然万物产生“仁爱”的根源。我们现在所热衷讨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应该可以从“万物一体”中找到哲学上的根据。同时,“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并没有抹杀人与自然的区别。王阳明特别强调“宰禽兽以养亲”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在当代西方,一些人完全抹杀人与自然物的区别,认为两者同样具有神圣性,具有同等价值。相较于这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来说,王阳明的思想显得更合情合理,更切合实际。而这种中国儒家传统所强调的“人有义”而“最为天下贵”的思想,更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但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重在讲“一体”,而不太注重区分主客的内涵,这就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具体的途径及其理论依据。自然物不同于人,它不可能约束自己,主动使自己适应人、与人和谐相处。人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必须具有高远的天人合一境界,还必须依靠人自己的认识、实践,掌握自然物本身的规律,以改造自然物,征服自然物,使自然物为人所用。这些道理,用西方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讲“主一客”关系的思维方式,有点类似中国的“天人相分”,它是科学的。诚然,西方近代的“主一客”思维方式,是产生诸如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之类流弊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些流弊只是把这种思维方式抬到至高无上地位的结果,我们不能因见其流弊就完全否定它。我主张走中西会通之路,把天人合一思想与“主一客”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让天人合一思想具有较多的区分主客的内涵,而不致流于玄远;把“主一客”思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