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5届全国高三单元阶段综合卷(二)语文试题

九师联盟·2025届全国高三单元阶段综合卷(二)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九师联盟高三二月
    2、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
    3、2024九师联盟高二十月联考
    4、九师联盟20242024高三二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5、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模拟卷下语文二
    6、2024九师联盟高三二月
    7、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文数
    8、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二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9、2023-2024九师联盟高三二月质量检测巩固卷理综
    10、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答案
2.(1)D(“又有深切的同情”错,词中没有流露同情之意。)(2)“掷地刘郎玉斗”,用鸿门宴上范增拔剑撞破玉斗的典故。(1分)“挂帆西子扁舟”用范蠡的典故,(1分)此两句一看便知是用典,可谓“明”;(1分)同时又因范增、范蠡皆范姓人氏,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以二范比南伯,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已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可谓“暗”。所以说“似明而暗”。(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3.(1)D(“表达了诗人对鹧鸪悲苦生活的同情和怜悯”错,本诗是咏物诗,诗中借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寄寓诗人的羁旅相思之愁。)(2)①环境渲染。诗歌选取了荒湖、野庙、雨昏和花落等意象,构成了一个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②侧面表现。诗歌颈联描写游子闻声泪下、佳人才唱而皱眉的细节,通过写人听到鹧鸪叫声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鹧鸪叫声的悲苦。(每点3分,观点1分,分析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4.(I)A(“此花端合在瑶池”不是解释白莲被其他花欺负的原因,而是说白莲应该生长在瑶池,但是它却没能生长在那里。)(2)①陆诗中的白莲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白莲,实际上是写那些德才兼备但不受重用的人,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恨之情。②王诗中,荷花的香气烘托出轻快的氛围,有助于表达诗人傍晚采莲归来时的兴奋之情。.(每点3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作用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5.(1)D(“细致的景物描写”错,这首诗没有细致的景物描写,主要是咏事抒情。)(2)①开头四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说朝暮如俯仰间的事,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②“朝阳”“白日”之谓,不仅象征时光倏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③诗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与曹魏国运式微的感叹交融在一起,双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发,置于诗端而笼罩全篇。(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6.(1)A(“傍晚”错,词中说“灯火已收”,“灯火”指元宵节彩灯,“收灯”之说可见并非傍晚。)(2)两者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①《渔家傲》上片通过写词人探奇览胜、醉心春色,抒发词人心闲意静、恬然自若、超然尘外的感情,下片通过写词人梦断松声、睡意未足,隐隐透露出词人虽身居幽闲而内心并不静的情感状态。②《桂枝香》上片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下片写词人在金陵之所想,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词人对历史兴亡更迭的感慨、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当时朝政的担忧。(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侧酌情给分)7.(1)B(“夕阳远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错误,根据“生百绕”和“少年陈迹今迟暮”可知,上阕写的是词人过去游览苏州垂虹桥时的景象,不是词人眼前之景。)(2)①词人选取菱歌意象,充满自然清新的水乡气息,运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描写神女的美妙形象,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风格;②但“风断”意指美好的菱歌已然在风中消逝,“尘散”言曹植笔下的洛神也随烟尘散去;③结合下阕如今迟暮,词人只能在醉时奋笔疾书,回忆旧家春事,今昔对比,表达自已的迟暮之悲,客居之恨。(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8.(1)B(“批评儒生误国”错误。“儒冠”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而来,自嘲怀抱儒家忠孝报国的思想,却时至暮年仍旧一事无成。也可理解为彼时词人意气风发,嘲笑读书人虚度青春,表达了以身许国的自信和豪迈之情。均没有批评儒生误国的意思。)(2)“壮词与悲歌同声”指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与理想成空的悲愤融合在一起。(2分)上阕回忆过去,以“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成”等表现了杀敌的豪情壮志(2分);下阕书写现在,以“梦断”“悲歌”叹流年虚度等表达了理想落空,光阴虚度的无奈和悲愤。(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