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3·9月卷1·高中2025届毕业班入学摸底考试语文答案

国考1号3·9月卷1·高中2025届毕业班入学摸底考试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国考1号5语文答案
    2、国考1号2024语文2
奇正变化达到神秘莫测的地步,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归之于天意。”太宗点头(表示赞成)。15.C(“动静兼备”错误,颈联上下句均为动景)16.示例一:神似李白“洒脱狂狷”的风格。①感情抒发上:表达对古代郭隗、荆卿这样的豪侠之士的仰慕之情。②艺术技巧上:意象宏伟,画面开阔,意境豪迈。③情感表达上:在苦闷压抑之中自我解压,不同流俗。(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接近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①沉郁:抒发沉沦不遇的悲慨,借用典、写景表达而不是直抒胸臆,情感深沉而内敛。②顿挫:结构上,从现实转入怀古,再回到现实,戛然而止,章法起伏顿挫。(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3)示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符合使用“兴”的手法、“唐诗”的限制要求即可)18.B(根据第②句中的“却”可知前后文存在转折关系,因此第④句应该排在第②句前面;又根据文段前后文,第一条横线的句子应该有一个主语领起下文,故第③句应该填在最前面)19.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栀子花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将其转化为听觉形象“乐章”,又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流水”,嗅觉转换为听觉,听觉转换为视觉,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或者: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栀子花香比作古老的乐章和缓缓流动的流水,营造了美好温馨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20.示例:“沁人心脾”更合适。理由:①内容上,根据“微风拂过”“那香气淡雅而持久”可知,此处指花朵的香气,运用“沁人心脾”更合适:②语言风格上,文段营造出清新淡雅、静谧娴静的氛围,“沁人心脾”有沁入心扉、缓缓感受的意味,符合文段的整体风格;而“动人心脾”有“感动震惊”的意味,与文段风格不符。(每点2分)21.示例:①可能会无意中吸入喷出的液滴②从而可能引发健康风险③二是易燃易爆风险(每处2分)(第①处,根据上文“一是吸入风险”及下文主语“这些液滴”可知,此处必有关键词“吸入”“液滴”,结合上下文可得出答案“可能会无意中吸入喷出的液滴”。第②处,根据上文“大量吸入”和下文“尤其是对气道敏感度较高的过敏体质儿童,容易诱发剧烈咳嗽或喘息发作”可知,前后为因果关系,横线处应该填与“导致健康风险”相关的内容,于是得出答案“从而可能引发健康风险”。第③处,根据下文可知,横线后的内容主要涉及“易燃易爆”,又从前文“一是吸入风险”可知,此处应填“二是易燃易爆风险”)22.示例:要在空气流通的场所使用防晒“喷雾”化妆品,不在车内、卫生间等狭小密闭的空间内使用,喷洒时要切记避开鼻子、嘴部、眼晴,尽量避免吸入。(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第一处,概念混淆,“车内、卫生间”和“狭小密闭的空间”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应将“和”改成“等”。第二处,动词误用,“切忌”是“必须避免或防止”,在这里和后文语意相矛盾,应改为意·4·25YK·语文-R-选择性必修中册-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