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昇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中昇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山东2024年初中升高中时间
    2、山东省2024年中考改革
    3、山东2024年中考升学率
    4、山东省2024年中考
    5、山东中考2024
    6、2023-2024山东省二零二一年中考时间
    7、山东2024期中考试
    8、山东省2024年中考时间确定
    9、山东2024年中考改革最新方案
    10、2023-2024二零二一年山东中考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证明人一旦有喜怒哀乐,心就不再是中正和的了”错误,王阳明在材料中是论述“诚意”的本质是遵循天理,而对人的本心进行强调,指出人应该廓然大公,去除个人私欲,并没有说人在有情感时心就不再中正和。相反,他强调即使有情感也要保持公正无私。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量““”—“‘“,—“‘“”“…………‘“,()满足。(2)“虑”,思虑;“知”,思辨;“能”,具备。【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可知,朱熹主张通过外在的格物来增加人的知识,即通过研究事物来理解其理,“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明通过研究事物来理解其理,从而增进自身的知识与道德,这是一种从外到内的认识论;②根据材料二“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可知,王阳明则认为格物是正心的过程,强调内心的良知,认为人的本心中自有是非感知,主张从内到内的自省与反思,通过调和内心达到致知的目的。他的观点更偏重于内心的修养与自我反省。公众号:高中试卷君参考译文:材料一:“格”,就是到达的意思。“物”,就是事物的意思。穷究到事物的道理,要达到极致无所不至;“致”,是推究极致的意思。“知”,就是识别的意思。推究极致我们的知识,要求它的理解毫无遗漏。所谓“致知在格物”,意思是想要达到我们的知识,就在于探究事物而穷究其理。人的心灵中没有不知的,天下的事物没有不讲理的,但因为没有穷尽这些道理,所以知识有不完全。因此《大学》开始教育,一定要使求学的人探究所有天下的事物,没有一种不是从已经了解的道理而更加穷究,以求达到极致。经过长时间努力,突然之间就能通达明白,那么事物的表里精粗都无所不至,而我心的全体大用也都能明了。这就叫物穷极到位,这就叫知识的极致。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自欺。像厌恶臭味,像喜好美色,这就叫自己心安无愧。因此君子必须在独处时保持谨慎。小人在闲居时做不善的事情,无所不作,见到君子后就慌乱遮掩,掩盖自己的不第13页/共2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