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智达]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卷Ⅰ)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答案)
表3初试二试三试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明经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经帖十条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材料二王安石熙宁年间科举改革围绕着“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展开,其核心是罢除考试声病对偶之文、即“变声律为议论,变墨义为大义”。要求士人各治《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习《论语》《孟子》。每次分四场考试,第一场考本经、第二场考兼经大义十道,第三场考论一首,第四场策三道。中书门下撰“大义式”颁行。经义程文每篇不得超过500字。。,》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在人才选拔取向上,唐代科举考试内容和宋代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安石科举改革的合理性。 (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榜、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中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并实行白银国有,把钞票发行权收归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统一发行法币,依附于英镑和美元,实行“汇兑本位”制。——摘编自王会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分布的空间观念,即“五服”观念。这一观念下,“华夷”为一个共同体,共处在一个天下。到秦汉时期,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为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主张各民族同宗同源,应和平共处、共同进步。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民族观是古代社会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依据。——摘编自赵本燕《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多维阐释》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反复强调,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民族危机已迫在眉睫。为谋救亡图存,中国唯一可以倚恃的武器,就是民族主义。可见,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进逼的深重危机下,被激荡出来的一种“自卫型民族主义”。自此以后,“反帝救亡”的主题始终盛行不衰,蔚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为明显的基调。——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晚清卷·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近代中国民族观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