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卷]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试题A(一)历史答案

[益卷]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试题A(一)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6.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设置国际法的影响因素情境考查国际法的发展。材料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皆为重大历史事件,它们推动了国际法新规则的制定,因而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故B项错误;虽然材料中罗列了很多革命与战争,但不能绝对地认为其是国际法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际法的制定主体是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商品流通;技术传播;文化交融;人员往来。(4分)影响:对中国:引入外来物产,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吸收先进知识,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融合;活跃了商业活动,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了民族交融。对世界:密切了沿线各地区的联系,带动了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助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4分)【解析】(1)主要内容: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出商品、技术、文化和人员往来四个方面。(4分)商品流通: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出丝绸、瓷器等商品,同时引入首、葡萄、胡萝下、胡椒等外来物产。(1分)制造、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术等也传入中国。(1分)文化交融: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宗教等得以交流和融合。(1分)人员往来:丝绸之路上的物流和人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1分)影响: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影响,包括物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4分)对中国(2分):物质上:引入外来物产,丰富了民众的生活。科技文化上:吸收先进知识,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融合。经济上:活跃了商业活动,优化了经济结构。民族文化交流上:促进了各方互动,增进了民族融合。对世界(2分):经济繁荣:密切了沿线各地区的联系,带动了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明发展:助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2)观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形成以互利包容为核心的和智慧,为当代文明共处提供历史借鉴。(2分)既考虑保障税收又注重吸引蕃商来华,形成可持续的跨文明经济协作;佛教传入后与儒家伦理融合,体现不同文明在等对话中创新发展。(3分)总之,古代中国通过非强制手段构建文明互鉴网络,其“和而不同”“互利共生”的智慧对化解当代文明冲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分)【评分标准】观点:2分,观点明确且表述准确即可得分,若观点模糊或偏离主题不得分。阐述:3分,从和交流、合作领域多元、成果共享几方面阐述,每点给1分,答满3点即可给3分。总结提升1分。18.(14分)参考答案:(1)理由:引进了西方的科技,治河技术发展;成立治河机构,综合治理黄河;水利法规建设的发展;提出了黄河治本的思想。(一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分,6分)(2)原因:民国:原有黄河治理体系的解体;政局动荡,长期战乱;政府重视不足、财政困难,且管理混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一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分,4分)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治理机构,统一管理调度;国家法制化和科技化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分,4分)【解析】本题通过设置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的情境,考查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治理的差异及原因,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1)第一小问理由,由材料一“伴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可得引进了西方的科技,治河技术发展;由材得,成立治河机构,综合治理黄河;由材料一“《水利法》的制订使水利法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得水利法规建设的发展;由材料二“李仪祉提出了黄河治本思想”可得提出了黄河治本的思想。(2)第二小问差异的原因,要从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期分别阐释。由材料二“清末民初以来,原有黄河治理体系逐渐解体”可得原有黄河治理体系的解体;由材料二“北京市政府着力进攻南方革命力量,无暇顾及”并结合民国阶段特征可得政局动荡,长期战乱;,由材料二“拖延两年才完全堵复”“由于主管机关职权不定,治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可得当时政府重视不足,治理经费遗乏,管理混乱,职责分工不明确。并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由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黄河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可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政府的重视);由材料三“1955年,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和管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榆林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检测-答案-3(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