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树]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临考卷历史B卷(河南)试题

[理想树]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临考卷历史B卷(河南)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5世纪以后,西欧人的生活开始脱离中世纪忧郁的气氛,追求个人财富、自由和快乐成为城市生活的主题,旅游在这种新的氛围中逐步展开。达·芬奇曾在法国、意大利甚至近东地区旅游,画家乔托则在意大利各城邦留下了壁画作品。16世纪,欧洲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罗马和威尼斯。爱好学问和诗歌的人徘徊于罗马广场破碎的圆柱中,梦想着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哲学家西塞罗;威尼斯则通过举办各种游艺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特别是那些具有强烈舞台效果的古典戏剧的演出。到了17世纪,马德里作为富有的西班牙首都,吸引了众多的王公贵族,被称为是“外国人的上等客栈”。——摘编自王永忠《西方旅游史》等材料二19世纪,欧洲旅游出现了新的景象。英国出现了两种“奇妙”的旅行,一种是有钱人的度假游,一种是广大群众参与的乘坐机械化交通工具的一日游。在伯明翰,游览列车“几乎在工人们的所有假日里,只要季节容许,都会开行,将工人们带到美丽的沃里克郡,或远至利物浦,去呼吸默西河河口的海风”。这些旅游活动大多由旅行社安排,生意红火。在德国,卡尔·贝迪克尔于1839年出版了一本关于荷兰和比利时的旅游计划指导书一一《旅游指南》。美洲、亚洲等地的自然状况和文化风俗,帮助游客规划他们的旅行。——摘编自傅广生《英国旅游文化史》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15一17世纪旅游在西欧逐步展开的主要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15一19世纪旅游在欧洲发展的趋势。(4分)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试卷B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