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大联考]2025届高三信息卷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处理材料b制作蓑衣领口c制作裁衣衣身d底扣收尾e编织工艺一编结草扣草编蓑衣的工序图蓑衣在形式和功能上达到了高度统一,能够以最简练的造型有效地满足功能需求。首先,为了有效地挡风遮雨,设计以圆领为主要受力点,与系于坎肩前部的吊带及上衣腹部处可自行调节的系绳构成三个受力点,从而与人体连接牢固。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其他部位得以解放,使得蓑衣既能在行走时有效挡风,又能保持活动的灵活性。其次,为了有效地遮雨,襄衣必须与斗笠结合使用,以防止雨水从圆领处渗入。穿蓑衣实际上就是“披蓑衣”。襄衣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圆领,因为整件蓑衣的受力位置位于圆领所在的披肩上。因此,圆领的设计与制作成为缝制蓑衣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衣着舒适程度的关键。从现代的人体工学看,蓑衣是宜人的设计。《民间防雨器具一蓑衣的研究》一文中写道,在中国,成年男性(年龄在18~60岁,适于从事劳动的年龄段)的长臂长度在28.9~33.8厘米,均为31.3厘米,大腿长度在42.8~50.5厘米,均为46.5厘米。襄衣从披肩到衣襟的长度为29厘米,从裙膀到衣襟的长度为46厘米,两端都有20厘米的棕榈毛。这样的尺寸设计使得襄衣的主体部分与肢体的尺寸相符合,穿着时肩关节和髋关节分别能够达到60~70°30~40°的活动范围,既有效保护肢体又不影响关节的正常运动。襄衣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缩影。(摘编自王强《看中国传统造物中的文化基因,讲好“中国设计故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徽《远西奇器图说》中认为文化即“人化”,强调造物文化属性中的“民生为本”的思想。B.造物者需要解读自然事物中涵盖的各类物质因素,以便在造物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物质特性。C.在造物过程中,造物者有时需要无条件服从和适应环境,有时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D.人们的造物观念和行为受到其心理结构的影响,同时这些观念和行为也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蓑衣是农耕时代的雨具,通常与斗笠结合起来使用,但其主要编织材料棕榈皮并非防水材料。语文A卷试题第3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