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博教育•河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B版)试题

思博教育•河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B版)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三)5、A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灭北宋,宋金和议后,南宋与金对崎,因此是阿骨打建立的女真政权,A项正确;灭掉了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的是蒙古,与材料不符,蒙古先灭西夏,再灭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金,排除B项;与南宋签订了“泣渊之盟"不符合史实,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间的,排除C项;遭到了文天祥的英勇抗击的是元,不是金,排除D项。故选A项。1、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从数月缩短至40天,唐代漕运量峰值达每年400万石"可知,大运河6、C修建后,江淮漕粮直达长安的时间从数月缩短到40天,这大大减少了运输耗时;同时,唐代【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北方诗人要多于南方诗人,而宋朝,南方诗人漕运量峰值达到每年400万石,运输量显著增加。运输时间缩短、运输量增加,这些都充分占比86.20%,远多于北方诗人。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繁荣。经济的繁荣为文表明漕粮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D项正确;中外贸易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商品、物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南方文化的兴盛,使得南方诗人占比大幅提高,C项正确;资等的交换往来。而本题题干若重讲述大运河在国内江淮漕粮运输至长安方面的作用,排科举制度在唐代已经存在,且科举制度主要是选拔人才的方式,并非南北方诗人占比变化除A项;南北经济互补通常指南方和北方在资源、产业、产品等方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宋代南北方诗人占比变化,和对外开放并无直接但题干中仅围绕江淮漕粮运往长安这一运输情况展开,排除B项;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往往体现在不同阶级之间在利益分配、权益诉求等方面冲突加剧,如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关联,排除B项;民族交融主要涉及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交流融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排除C项。故选D项。合,与宋代南北方诗人占比变化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2、C7、C【解析】根据题干“反映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和所学知识可知,“女为胡妇学胡妆,使进胡【解析】根据题干"(苏轼)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梧为背,欲其音务胡乐”,意思是女子都模仿西域女子的妆容打扮,乐伎们也都追求演奏西域音乐,生动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雀跃于泥中…日行千,较之区倭而作者,劳逸相地体现了唐朝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融合,女性可以自由地学和模仿外来文化绝矣”和所学可知,苏轼描述的“秧马”,其主要作用是协助插秧,并且速度极快,从而提高了的装扮等,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对外来文化包容,C项正确;“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插秧效率,表明宋代农业技术先进,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农业上使用生产工具秧千里赖通波”,这句诗主要是在评价隋朝大运河,与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无关,排除A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的盛世景马,并不能表明宋代耕地面积增加,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农业上使用生产工具秧象,侧重于展现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并非社会风气开放方面,排除B项;冲天香阵透长马,与元代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黄巢的诗句,写的是起义军胜利攻占长安后的辉煌情景,表达的是8、A农民起义的豪情壮志,与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没有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籍(输出)以及折扇、漆器、药材、工艺品(输入)等,涉及手工业、农业、文化、医药等多个领【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和同开珍是日本奈良时代的货币,是日本最早的官方铸币,仿制唐朝域,种类繁多且范围广泛,这表明中外文化交流的显著特点是内容广泛,A项正确;“由盛转的开元通宝,这种钱币作为实物证据,直接反映了唐朝与日本的经济交流,是唐朝对外交往衰"不符合史实,唐宋时期对外交流均较活跃,排除B项;“海陆并举"在题干中未提及运输的实物证据,因此可信度非常高,其属于实际的物品,而非后人的描述或艺术创作,C项正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政府主导"虽部分正确,但表格未明确说明贸易主体,且民间确;邮票通常是现代发行的,虽然可能基于历史事件设计,但属于二手或现代创作的产物,贸易也占一定比例,排除D项。故选A项。不是当时的原始资料。因此,可信度可能较低,排除A项;弘法大师通常指日本的空海和尚,他在唐朝时期来华学密宗。《行状绘词》可能是指描述他生的绘卷,属于日本安时9、B代的作品,可能创作于9世纪左右,接近唐朝时期。这类绘卷可能结合了历史事实和艺术【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民族政权并立是指宋与辽、西夏、金、元同时存在,B项符合题表现,作为同时代的记录,可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其可信度不如实物货币,排除B项;电意,选择B项;“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的船,说明南宋视剧为现代影视改编作品,虽以鉴真东渡为原型,但为戏剧效果,可能虚构情节,历史还原时期海外贸易繁荣、商品经济发达,也说明南宋时期造船技术先进,可以海上远航,ACD项性较弱,仅能作为辅助参考,排除D项。故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4、B10、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至熙宁九年,所收青苗钱、免役钱等计络钱六千方,国用饶而民财不【解析】根据材料中"宋神宗认为此书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是宋神宗认为读这。”可知,王安石变法推行后,政府通过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法措施,使财政收入增至六千万给,达到“国用饶而民财不匿”的效果。这直接说明变法在短期内显著增加了政府财政收本书可以用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可以得出,《资治通鉴》的价值在于提供历史人,B项正确;“彻底解决北宋财政危机"错误,因材料未体现“彻底”,且变法最终未根治北经验以警示后人,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资治通鉴》的范围,无法得出详细记载了北宋前宋财政问题,排除A项;“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在材料中无直接依据,排除C项;“全面减轻的历史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资治通鉴》的内容,无法得出详细记录帝王将相的农民赋税负担"与事实不符,青苗法、募役法等虽以新形式征收,但执行中加重了部分农民活动的结论,排除C项。《春秋》是中国传世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不符合题意,排除D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项。故选B项。七年级历史(三)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七年级历史(三)参考答案 第2页(共4页)11、D17、(1)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及推广;兴修水利;政府重视等。(合理即【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材料“明朝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送可,任答三点得3分)请皇帝批准,皇帝可将章奏“留中"(不作处理)“改票"(加以删改)或“中旨"(从宫中直接传(2)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扩大了种植面积;农作物品种布局更合理;为稻麦两熟农作制旨).可见,皇帝掌握最终的决策权,君权至上,这本质上体现了强化君权,因此,材料体现现象:描绘了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街上行人摩肩接,车马轿驼络绎不绝,的发展提供条件。(合理即可,任答两点得2分)了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的强化,D项正确;明朝的内阁制虽然可以拟定批答文字,但实展现了东京街市的繁荣景象。(合理即可,2分)际上还是由皇帝裁决,无法体现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排除A项;重要的文书由内阁拟定批(3)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答文字后由皇帝批准,实际上并不是体现分工协作,也无法提高效率,排除B项;明朝内阁方面都超过了北方,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制度的权力重心一直在皇帝手中,内阁并没有形成与皇帝相互制约的关系,也无法杜绝贪区。至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合理即可,3分)18、(1)因素:政治: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被阻;科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腐,排除C项。故选D项。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合理即可,任答12、D两点得2分)【解析】根据图片及文字信息可知,北朝鲜卑族的马头鹿角形金步摇融入北方游牧民族生变化:对外交往范围大;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商品贸易频繁,商品种活元素,且马头形基座延伸出鹿角枝权,尾梢缀有桃形金叶,桃形金叶体现了对汉族文化类多、数量大;政府强化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合理即可,任答两点得2分)的吸收,明代祥云月兔镶宝石金发受少数民族动物题材影响,可见汉族文化受到了少数(2)目的: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合理即可,1分)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民族文化的影响,二者都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通过发饰体现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没有直接展现宫廷女官生活,排除A项;两枚发了伟大贡献。(合理即可,2分)饰主要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无法直观得出继承与创新,排除B项;隋唐时期(3)努力:向朝廷上疏加强海防管理;训练新军,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建造战船,建立舰队开放的社会风气,主要体现在妇女的自由生活,在材料中未充分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巡逻,严明军纪;因地制宜的制定作战策略。(合理即可,任答两点得2分)品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不考虑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精神。(合理即可,任答两点得13、C【解析】根据材料“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2分)(4)认识:努力学和交流中外文化,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通广东地方官员,得到允许,在澳门上岸,擅自搭篷建房,进行贸易。"可知,葡萄牙侵略者19、(1)①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局部统一):②积贫积弱;③文教事业;(合理即可)(3分)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发展等。(合理即可,1分)通过欺诈贿赂的手段選取澳门的居住权,C项正确;政府批准与材料“擅自搭篷建房,进行贸易"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葡萄牙殖民者武力夺取澳门居住权,排除B项;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葡萄牙殖民者通过协议转让撰取澳门居住权,排除D项。故选C项。全部废除。(合理即可,1分)(2)图组一:图一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使元朝对西藏有效统治,加14、C图二行省制通过划分行省区域,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强了中央集权。【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悉并为一条"可知,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将原本分散的田赋、役及杂税合并为一项,统一按土地面积(计亩)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这样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能有效治理地方事务。(合理即折算为白银征收。这一改革简化了税制,减少了官吏盘剥,同时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可,4分)图组二:图三澎湖巡检司通过派遣官员驻守澎湖。管理当地民政事务,征收赋税,维护币化的趋势,C项正确;"以实物劳役为主,白银为辅"强调实物劳役为主,与"征银"矛盾,治安,防御外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排除A项;一条鞭法以田亩为依据,与人口无关,排除B项;完全依赖商税的说法错误,排式建立行政机构。除D项。故选C项。图四元朝驿传制度以设立众多驿站为基础。驿站提供交通、通讯服务,传递15、D政令军情,方便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联系,实现【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有效统治。(合理即可,4分)(任选其一)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皇帝(3)示例一观点:明朝时期采取系列措施强化了皇权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D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强调皇帝疏于朝政,与宦官掌权不符,排论述: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设除A项;土地兼并严重和大臣争夺权利均属于明朝中后期的现象,但与题干反映的皇帝疏五军都督府,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在地方:于朝政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为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问题1:①盛唐时期;②“三吏”、“三别”;③宋朝(南宋);④《窦娥冤》。(合理即可)(4分)牙;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考试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问题2:展板-:①③5展板二:②展板三:④(3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考试答卷必须采用八股文;以上举措使皇权高度集结语: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1分,选择三例史实,紧扣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得6分,(合理即可,1分)共7分。观点不正确或者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酌情赋分。)七年级历史(三)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七年级历史(三)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