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卷行天下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语文试题)
C.两则材料都反对主观臆断、草率盲从,都重调查研究,表明进行实地考察的重要性。D.《石钟山记》是散文中的名篇,很能代表苏轼散文文、情、理并茂的特点,但“苏说”却不是千古定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4分)(2)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4分)14.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种。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并分别具体列举其代表人物。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②。【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是汉代严遵的字,严遵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蚕丛路”即人蜀之路,以静口吻点出蜀道难行,表达对送别友人。·的关切。B.颈联远景、近景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C.尾联则以旷达顺适之情,劝慰友人进人蜀地当积极追求功名。D.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16.本诗的颌联与《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庄子的生死观有取有舍,“”两句直接批驳庄子所言荒诞,是谬论。(2)《书愤》中的“”与杜甫《蜀相》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异曲同工,都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深深遗憾。高二语文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